
徐立勤副教授1986年于清華大學獲電磁場理論與微波技術專業碩士學位,如今已執教整整三十年,現任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電磁場與無線技術系主任,主要研究講授電磁場和電磁波。
注重傳統與現代教學方法的融合
作為有三十年任教經驗的老教師,徐立勤老師已經非常熟悉自己的課程內容了,因此她的課前準備比較簡單,就是想方設法提點學生。“根據上次課給學生講了什么東西,這次課我要怎么把重點給他(她)拎一下,這就是我現在做的?!毙炝⑶诶蠋熣f。徐老師上過很多課,而且上課的教材就是她自己寫的,自然非常熟悉。所以她一般在課前會站在講臺上梳理比較重要的工作,以彌補PPT的不足。徐老師很注重現代科技與傳統手段的結合,在使用多媒體PPT的同時,會將重點知識羅列在黑板上。“現在有同學反映說老師上課就是用PPT,一直念PPT,就好像沒有什么板書的機會。但其實板書是挺好的一個東西,因為PPT會翻過去,黑板卻一直留在那個地方?!毙炖蠋熈晳T把前面課程所講的重點知識用流程圖、程序框圖分層次地寫在黑板上,在上課和學生講的時候就按照黑板上的流程,使課程內容更流暢,前后課程的關系更連貫。有的時候還沒講到的內容,她會告訴學生后面的東西跟當前的課有關,有時候她會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到,現在學的這些知識、這門課將來會有什么用。在一次又一次接觸和熟悉知識點的過程中,學生對整個課程也有了越來越清楚的認識。
更為重要的是授人以漁
徐立勤老師認為,課堂之于學生最重要的不在于學習知識本身,而在于獲取知識的方法。她說,現在很多畢業生在工作中所能用到的大學專業知識比較少,甚至很多工作需要用的知識與大學專業課所學習的沒有關系。由于這種現狀,徐老師上課時一直跟學生強調的就是獲得知識的方法?!斑@個知識點你想要掌握它,就需要學習通過什么方法來掌握它。各種知識點的特點不同,有些知識點可能講的是一個定律,有些知識點可能講的是一種方法,那么你在學習掌握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就要學會掌握這個知識的方法……可能這個知識你一輩子用不上,甚至你可能還給老師,但是在這門課當中你學到的獲取知識的方法卻是一輩子都有用的?!碑斢浾哒埿炖蠋熣務勊牡靡忾T生時,徐老師很幽默地說:“這一點很難回答你啊,我這個人,哈哈,最近知道一個詞叫‘臉盲癥’?!庇捎谠谛4髮W生的人數逐年增長,徐立勤老師教過的學生也一屆比一屆多,“在很多年前學生少的時候還有點印象,后來大批招生以后,一屆就上來100來號人,所以印象不是太深刻,尤其后來我們有了自己的專業,只有自己專業的學生印象深刻點?!背巳藬翟龆嘁酝?,提問人數的日益減少也是讓老師對學生“臉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徐老師對此作出解釋:“學生現在提問的也比較少了。原來還有點印象,現在就不太有了,包括現在每年上貝爾英才學院的電磁場課,學生都不怎么提問,你想,他不來提問,我怎么能有很深的印象呢,不可能有太深的印象的!”徐老師很希望并歡迎學生隨時提問。她表示,同學們有不會、不理解的問題,尤其在類似于電磁場和無線技術這些復雜學科上面,可以多多向老師提出問題。她認為,這么做,除了能讓老師加深對自己的印象外,也是學生鞏固知識解決疑惑的重要途徑。
不忘教書育人的初心
徐立勤老師選擇教師這一行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受讀研時參加教學實踐的啟發。徐老師當年做的教學實踐是帶物理實驗。在帶小三四年的學弟學妹做物理實驗后,她發現自己說話比較有條理,還挺適合當老師的。所以研究生畢業后,她就決定當老師了。作為老一輩的教書人,徐老師少了一份功利心,雖然教書三十年,但她一直銘記著教書育人的本分。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講話中多次提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用“不忘初心”來形容徐立勤老師的教學是最貼切不過的。當了三十年的教師,徐老師真的是以“不忘初心”作為自己教書育人的準則?!澳銊傞_始想做什么樣的人,就要一直堅持做下來。因為人很容易隨波逐流經不起誘惑,你要是能做到不忘初心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毙炖蠋煂⒉煌跣牡慕虒W信念貫徹進了她的工作與生活中,保持自身永遠是育人行業的一股清流。徐老師對于學生抱有很大的期許,也希望學生們能充分利用好在大學的生活,作為電磁場無線系的系主任,她在今年的新生見面會上告訴新生:“你大學想玩嗎?想上網嗎,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嗎?那是需要時間的??蓵r間又從哪里來呢?你認真對待每一門課,讓每一門課都可以順利通過,不需要去補考,不需要去重修,那么時間不就多下來了?多下來的時間你想干什么不都可以嗎?”有學生總是一門課又補考又重修,結果拖了很長時間,學生受折磨,老師看著也難受。所以,徐老師告訴學生,要想有時間去做在大學中想要做的事情,首先要在課上認真聽講,其次要在考試前認真復習,爭取每一門課一次就通過。
徐立勤老師執教三十年,兢兢業業投身于電磁場和電磁波的教學研究。教書育人,不僅是老一輩人書寫的偉大,也是徐立勤老師由衷尊重并堅持的觀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她正用實際行動積極踐行著最初的夢想,將人生的理念融入教學中。(《南京郵電大學報》2016年第532期第2版)